水質監測方法主要是人工定期采樣和理化儀器監測。前者是通過定期對不同水域進行采樣,在實驗室對各種成分進行理化分析,來判斷某一水域當前的水質。這種方法檢測時間長,檢測成本高。此外,當污染物濃度較低時,化學分析的準確性下降,難以實現在線連續監測;后者一般選擇監測點,在監測點安裝PH值、濁度、余氯、耗氧量等常規監測表,監測數據將傳送至控制室。但是,在線水質儀器主要是進口設備。同類型儀器有多家廠家的產品。除不同廠家外,儀器的工作原理、響應范圍、靈敏度、穩定性、適應環境等都不同。儀器儀表的選擇對于監測預警系統能否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。儀器操作較復雜,投資成本大。因此,理化儀器的監測不能很好地反映水質狀況并及時預警。 由于上述兩種方法的局限性,人們嘗試利用水中的微生物來監測水的污染程度。它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。國外的一些國家對生物監測的理論研究已經相當成熟,生物監測設備已經商品化,應用于各種飲用水處理廠、水產養殖場、污水處理廠等取水口和(或)排水口,也用于環境監控。 我國水質監測長期以來一直采用人工取樣的方法進行實驗室分析。隨著國家對水污染的日益重視,自動監測儀器和監測系統在近幾年才開始研制和發展。
|